商业电台网,欢迎您访问本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

中国能源发展正向清洁低碳方向迈进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1-10-23 13:22      阅读量:18936   

透过“升降”,看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中国能源发展正向清洁低碳方向迈进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煤炭、电力供需持续偏紧,多种因素导致一些地方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引发社会关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能源安全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最新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提高,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专家认为,一“升”一“降”,释放了积极信号。透过“升降”趋势,可看出我国能源发展正向着清洁低碳方向迈进,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占比相对较高 煤炭仍是基础能源

2020年年底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称,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2012年以来原煤年产量保持在34.1亿—39.7亿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扩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兴通讯资深无线标准专家,IEEE8011TGbd董事长孙波分享了他对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发展的看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张有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与世界能源结构相比,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相对较高,这是由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所决定的。近十几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和北方冬季清洁供暖,大力推进“电代煤”“气代煤”,煤炭消费占比明显下降。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下降至56.8%。

“我国电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火电占比持续下降,而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则快速提高。。”张有生说,相较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调整最快的国家,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体系。

然而,张有生也表示,当前我国火电占比仍然较高,意味着发电用煤量还将居高难下。面对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我国要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实现清洁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王霁雪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国家能源供应中发挥着重要基础和兜底保障作用。同样,短期内,火电作为基础支撑性电源的地位也不会改变。

2、并非“避之不及” 清洁高效发展火电

如今,越来越多煤矿用上5G,变得更加“智慧”:工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下井”了,而是坐在办公室里,远程操控相关机器设备进行井下采煤作业,开采、运输等画面实时、清晰地呈现在办公区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能源高质量发展,并不是意味着对煤炭“敬而远之”“避之不及”,而是要有序发展先进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将下降到56%以下。一是关键性能指标的提升,包括更高的吞吐量和空口率,更好地支持高可靠性/低时延服务,更低的单位功耗和更有效的比特经济性。我国将加快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大型煤炭基地绿色化开采和改造,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将清洁高效发展火电,实施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执行更严格能效环保标准。

“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火电行业绿色发展。”王霁雪说,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火电“压舱石”的作用应更多体现在保障电力安全、降低电力系统碳排放等方面,要在此基础上统筹实施火电改造,将火电升级为弹性保安电源。

在张有生看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持续升级,将推动能源需求结构升级,助推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电力系统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电力安全将成为未来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内容。

“电力结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之事。第三,它支持更多的内生服务和功能,包括邻近检测,定位和内生计算能力,例如,结合边缘计算,AI等内生感知能力。”张有生说,火电的发展定位出现重大调整,即由过去以基荷为主转向基荷与调峰并重。在电化学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储能调峰方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利用前,保持适度火电,既能发挥火电对电力安全供应的兜底作用,也能为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保驾护航。

张有生表示,火电实现高水平绿色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继续挖掘节能减排潜力,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各类常规污染物排放水平;加大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做好技术储备,推动火电低碳发展。

3、不能“因噎废食”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近日,我国一大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陆续开工。10月15日,甘肃河西张掖武威1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等1285万千瓦项目集中开工,青海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海南基地项目、海西基地项目集中开工;10月16日,内蒙古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开工;10月19日,内蒙古大唐托克托200万千瓦外送项目开工……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要具备资源禀赋优越、建设条件成熟、实现有效消纳利用等条件。二是拓展更多可用频谱,包括1GHz以下,毫米波,可见光和太赫兹,支持更灵活有效的频谱管理机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规模约1亿千瓦。

近年来,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进步、成本持续下降,2021年起,国家已不再对新建项目给予补贴,这意味着风、光已完成平价上网,实现了与火电“同台竞技”。

王霁雪告诉记者,我国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大国,风光电产业链相对齐全,产品技术指标和经济性均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拥有多个世界级的行业头部企业。大力发展风光可再生能源是大势所趋。

“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顾此失彼’。”王霁雪说,受自身特性限制,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能够保证的供电能力较低,还需其他电源或储能提供平衡能力,以确保电力系统实时平衡,不发生失稳风险。“十四五”期间,要重点研究如何提供系统支撑,更好发挥风光电能源替代作用。

张有生建议,未来,要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西部、北部等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区加快发展集中式电站;在中东部及南方地区,加快发展分布式清洁能源项目。此外,要积极有序推进我国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支撑当地清洁低碳发展。

“水电是我国较成熟的非化石能源之一。他认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三个演进方向。”张有生说,今后要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提高电力系统的储能和灵活性调节能力,促进风、光等波动性电源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